• 佳和RSS
  •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,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:
  • 欢迎光临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!
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典型案例 > 专利

保护专利,就是保护市场

在大连大金马基础建设有限公司(下称大金马公司)的新建厂区里,几条十来米高的水泥桩子竖立起来,错落分布,组成了一座雕塑。雕塑周围,栽下的树苗刚刚探出新芽,花坛里的黑土才上完一遍肥料。
而就在1年多前,这里却是另外一番光景。徐世大正经历着事业上的一次重挫,因为王牌产品被同行大量仿造,大金马公司的市场急剧萎缩。专利侵权官司从大连打到了北京,又从北京打到沈阳。两年下来,前途未卜,徐世大无奈停掉了新厂区的建设,研发中心的一切研发项目也都放到一边。最终,官司胜诉,大金马公司起死回生。一场官司下来,让大金马公司明白一个道理:丢了市场,就丢了活路,而保护专利,就是保护市场。
这一切都和刚提到的水泥桩子——预制方桩息息相关。
靠技术创新抢占先机
预制方桩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。几年前,和预制方桩打了几十年交道的徐世大,通过摸索,研制出一种预应力方桩,这种方桩可以节省超过30%的钢材,而且强度有了明显提高。
优良技术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。2007年大金马公司的年产值不过8000万元,2008年这项技术正式上马,当年产值就突破1.3亿元,到2009年更是翻了一倍多,达到2.8亿元,在大连的市场占有率一度超过90%。
由于运输条件限制,预制方桩厂家的覆盖范围大概是方圆500公里。大金马公司目前主要市场还在大连,在辽宁其他城市也有少量覆盖。而从全国来看,可以应用这项技术的地区数量却非常可观,如果全国铺开,市场潜力巨大。
前景良好,徐世大狠下决心,决定投资建新厂区。徐世大算了一笔账,大金马现在的产量是40万立方米,等新厂区建好后,预计可以达到100万立方米。光是预应力方桩这一项,年产值就可以超过10亿元。但这项投资高达数亿元,差不多是他的全部家当。
不料新技术上马不出两年,2010年,危机显现,订单一个接一个从身边溜走。到年底一盘点,产值3.2亿,增幅显然不够理想。
徐世大心里清楚,这项技术带来的改进效果非常明显,但是有一个致命缺陷——极易仿制。大大小小的厂家涌入,大金马公司的市场份额被一点点蚕食,凭借先进技术抢占的市场先机也一点点丧失。
“这么多厂家一拥而上,投资几个亿的新厂区哪还有半点用处?如果其他厂家恶意压价,搅乱整个市场,自己这些年的辛苦可就全白费了。”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,徐世大考虑再三,无奈停掉了新厂区的建设。
打专利官司保住市场
情况紧急,背负着投资数亿的建设项目和公司600多名员工的生计,徐世大看在眼里急在心上。怎么办?大金马公司的法律顾问龙锋给他支招:主动出击,跟他们打官司。
“咱们手里有专利,谁侵权就跟谁打官司,用专利把市场抢回来。”在知识产权领域摸爬30年,一手创建大连智慧岛知识产权有限公司的龙锋深谙其中的道理。从2008年为大金马公司代理第一件专利申请开始,龙锋就明白,他经手的专利都是“真金白银”。如今它们终于可以派上用场。
这官司能打赢吗?徐世大心里虽然犯嘀咕,但还是着手准备起诉涉嫌侵权企业。考虑到取证问题,龙锋和徐世大决定从方桩桩尖的一件专利入手,在2011年把一家涉嫌侵权的企业起诉到了法院。
官司背后是令人垂涎的巨大市场,对方也是全力应对。历时两年多,几乎走完了专利侵权纠纷可能经历的所有环节后,2013年,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了终审判决,认定被告侵权成立,判赔60万元。之后,这起案件又入选2013年中国法院50件知识产权典型案件。“判决结果保障了我们的市场优势,光是这个,价值就远远超过60万元。”拿到终审判决书的徐世大吃下一颗定心丸,新厂区的建设继续紧锣密鼓,研发中心里又是热火朝天。
“如果没有这些专利,大金马肯定已经垮掉了。当时周围的同行都盯着这个案子,跃跃欲试,就像盯着一块刚出炉的蛋糕。”回忆起来,徐世大还是心有余悸。“一家涉嫌侵权的企业甚至已经买好地皮,准备扩大规模。如果最终我们败诉,他们就会一拥而上把我们吃掉。”
一场官司下来,徐世大心里的石头落了地。2013年,尝到甜头的大金马公司又委托龙锋提交了10件专利申请。目前,大金马公司围绕预应力方桩加工技术,前前后后申请了40多件专利,有20多件已经获得了授权。
一次维权成功,让徐世大有了信心,他决定通过专利维权的方式,把被抢走的市场一点点要回来。“今年我们又起诉了4家企业,马上就要开庭。”龙锋向记者介绍,信心满满。(记者 裴 宏 赵世猛  来源:中国知识产权报)